在津南区毛家沟村,天津联起珍禽养殖联合社的特种养殖已经探索了三年时间。从起初的孵不出蛋,到现在的蛋雕工艺品远销山东、江苏多地,联合社的珍禽养殖之路似乎可以给予很多农户在养殖方面新的思考。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天津联起珍禽养殖联合社成立于2011年,是由畜禽、粮食、果木种植、水产养殖等五家合作社联合成立的,主要从事基地珍禽的驯养、繁殖等工作。
由于合作社的组成成员有着各类养殖种植经验,对于起初引进的蓝孔雀、非洲鸵鸟的繁殖并没有过多地投入精力,联起珍禽养殖联合社负责人李丽介绍说:“那时候想,跟孵化鸡鸭都差不多,也不会有太大的技术障碍,但真正实际操作,意想不到的困难就出现了。我们第一次,上了30个鸵鸟蛋,基本都没孵出来。”
那时候,作为津南区珍禽养殖业的先驱者,联起珍禽没有任何经验可循,购进的每只鸵鸟蛋将近70块钱,30只蛋都没有孵出来,损失了2000多块。
社员们开始找原因,大家一致认为,“种苗混养”是问题的根源。“开始时购进了10个,后来又购进了几只种苗,把它和原先的混养在了一起,可能因为不是一批的,养在一起出现打架现象,影响了种蛋的受精率。”
通过咨询当地农业部门,联合社的研究结论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在专业部门的指导下,合作社更加重视“引种”和“公母配比”,几名负责人通过分析全国市场,也更加看准鸵鸟的销售市场,对于这种珍禽的产蛋表现,还派专人做好实验记录。“一定要按照‘公母比例分配’,分开养,要按照1:2或1:3比例,分开,种蛋的质量就能提升上去。现在,通过两三年的繁育、实验,还是有突破。原先津南区这里,据我所知,还没有孵化出来鸵鸟的。”
目前,驯养的鸵鸟大多在固定的产蛋棚内,饲养员可以放置空蛋壳进行诱导,在产蛋前,雌性鸵鸟往往表现出紧张或者躲避他鸟等状态。一般来说,鸵鸟多在下午三点到六点产蛋。通常一个产蛋周期里,每两天产蛋一枚,产蛋八到十五枚之后,需要休产一周再开始下一个产蛋期,但也有停产一到两个月的,也有连续产蛋四十枚后休产的。一般在高温高湿季节,这个间歇要更长一些。
观察到鸵鸟的产蛋表现,联起珍禽合作社还在种蛋消毒上总结经验,比如说,饲养人员应及时收集并且用消毒纱布包取,严禁用手直接触碰蛋,尽可能精细地擦去泥沙物,等等。负责人李丽说:“在种蛋消毒方面,注重种蛋的品质,它的蛋不能让外面的病毒侵入,如果孵化中蛋着地了,又不能很好地清理表面的污染物的话,即便是孵化出来,可能也会影响到小鸵鸟的成活率。”
今年,联起珍禽养殖联合社的鸵鸟孵化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截至目前,已经成功孵出五十只。
对于人工驯养的鸵鸟蛋,合作社有着更长远的打算,李丽说,近两年已经开始逐步尝试,“鸵鸟蛋的销售空间还是比较广泛的。因为鸵鸟蛋是世界上最大的禽类蛋,很多人很好奇。除了消费以外,我们发现的鸵鸟蛋壳也是档次较高的工艺品——蛋雕工艺品。我们这社员里还有几名能工巧匠,可以把蛋壳通过镂雕、彩绘,做成工艺品后,销售出去。”
目前,联起珍禽还在网络上注册了网站,进行蛋品销售推广,利用津南区民间工艺展、特色商业街区契机,参与农家工艺品售卖、义卖活动,而联起珍禽的鎏雕蛋艺、彩绘蛋艺也受到了山东、北京、江苏等多地销售商的青睐。有条件的养殖户也可以加盟合作社的珍禽养殖,形成统一收购、加工、包装的模式,共同拓宽致富路。
(天津区县联盟广播津南台记者 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