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水产饲料行业的快速发展,以草鱼为主的大宗淡水鱼类在其养殖方式上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绝大部分的养殖模式改用投喂配合饲料养殖,水产品总量不断攀升,洪湖等地的渔民亩产草鱼已过吨。但是,由于原材料和人工费用的价格一路飙升,水产饲料也一直高价位运行。据了解,一般粗蛋白含量在28%左右的草鱼沉水颗粒饲料,2013年初的价格为3250元/吨,饲料需求高峰期卖到3750元/吨,当年涨幅达15.5%。如购买品牌饲料或养殖户赊购,其价格均要突破4000元/吨;至于膨化饲料,其价格更高,突破5000元/吨。养殖草鱼等大宗淡水鱼类的利润本来就不高,加之饲料一涨再涨,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大打折扣,甚至出现零利润,有的渔民弃池外出打工,也有的转产植莲藕等。洪湖市作为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实验站的示范县,全市现有水产养殖面积116.6万亩,其中大宗淡水鱼类养殖占56%左右。
近年来,针对水产饲料一直上涨的问题,在大同肖家湖渔场、大沙伟发鳜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地做了一些应对问题的对比实验,效果十分明显。综合其养殖过程,我们建议从事以草鱼等大宗淡水鱼类养殖的渔民,从五个方面入手,提高池塘养殖的综合效益,供渔民朋友参考。
一、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在大宗淡水鱼类养殖中,科学调整吃食性鱼(草鱼、青鱼、鲤鱼、团头舫等)和肥水性鱼(鲢鱼、鳙鱼等)混养比例是节省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民间有一句渔谚:“一草带三鲢”,在水产饲料较廉价或水草极其丰盛时,渔民习惯把草鱼和鲢鱼混养按3:1的比例进行投放,现在水产饲料价格翻番,按照饵料系数1.8-2.0框算,除掉人工、水面租金等,基本没效益。我们从科学养鱼理论分析,根据当地生产环境,把草鱼和鲢鱼混养的比例调整为1:1,在原投放苗种的标准上,草鱼投放量减少30%,白鲢投放量增加30%,其经济效益较调整前有明显优势,主要是白鲢鱼近些年市场抢手,既是网箱养鳝、河蟹养殖的上等饵料,又是鱼糜加工的主要原料,0.75千克-1.25千克的白鲢鱼价格达到4.6元/千克以上,规格大一些的其价格更高。但在放养过程中要把握几点:一是要放养大规格鱼种,其规格不能低于6-8尾/千克;二是增氧设施要配套,10亩养殖水面增氧机功率要在2千瓦/台(套)以上;三是综合性施足肥料,白鲢鱼是一种滤食性的鱼类,主要靠滤取低等植物藻类为食,适时加施绿肥和生物肥,可以补充草鱼等吃食性鱼类粪便肥水的不足,促进饵料生物的正常繁殖;四是根据季节变化和鱼的生长状况适时加水,常言道:“鱼长一分,水深一寸”,一般情况下,夏秋季节每周注水20厘米左右,春季每周注水10-15厘米,冬季少注水或不注水。
二、推行池塘种青养鱼。种青养鱼就是充分利用太阳能量、养鱼时间、鱼池空间和底泥肥力,种植各种青饲料、绿肥,作为养鱼的饲料或肥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池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养殖经济效益。在种青期间,池塘淤泥经过曝晒和冰冻,部分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受到抑制和杀灭,植物根系的生长也促使池底淤泥充以空气,促进淤泥中有机物的矿化分解,改善底质。种青养殖的基本模式为黑麦草(小白菜)—小米草—苏丹草—黑麦草(小白菜)。从9月下旬至12月分批种植黑麦草(小白菜),次年3月份在池底回形台种植小米草,5月初开始种植苏丹草,保证常年草鱼等草食性鱼生长季节基本有鲜草供应。一般10亩(含池埂)左右鱼池黑麦草(小白菜)种植面积为1亩,种植部位为池埂与池坡;小米草种植面积为3亩,种植部位为池底回形台;苏丹草种植面积为2亩,种植部位为池埂。一般10亩左右鱼池鲜草产量为:苏丹草30吨,小米草8吨,黑麦草12吨。总鲜草产量为50吨左右,按平均饵料比40:1计算,鲜草可产鱼优质草鱼1300千克,价值1.5万余元。节约配合饲料3吨左右,亩平节约1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