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养殖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防治 >
加强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必要性
类别:疾病防治 | 2016-08-01 22:14:10

摘要: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产品的养殖规模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而急剧扩张。但是随着环境的持续恶化,近些年来水产养殖受到病害影响日益严重,发病率越来越高,病害的危害越来越大,对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抓好水产病害的防治工作,对提高水产养殖的收益率,对推动水产养殖产业的健康较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水产养殖过病害防治的现状入手,在分析其发病原因的基础之上,找到防治的有效策略,为提高水产养殖的防病效果提出新的思路[1]

关键词:水产养殖;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5-

1 水产养殖中病害防治的现状

多年以来我国的水产养殖的经营者过分的追逐产量以及经济效益,一味的增加养殖的密度再加上水环境的持续恶化,养殖业病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为遏制上升趋势,滥用药物现象日益严重,造成对环境以及对水资源的破坏,又加剧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整个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病害的严重影响。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所涉及到的所有水产养殖业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生。在监测到的126种病害中,几乎所有的病种发病严重程度都有所增加,连续多年的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发现,水产养殖的病害已经由原来的单一病源向综合病源演化,发病时间由传统的春秋两季逐渐发展成全年发病,在目前的防治手段中,化学药物的防治是最重要的也是不得已而选择的方式,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疗效较为明显,但是,药物残留难以克服,由此引起的水环境污染会对水产品的食品安全产生次生危害,水环境的恶化又有利于病菌的传播蔓延,同时,化学药物容易使病原体产生抗药性,使化学防治的难度越来越大,甚至是病原体的耐药性通过生物富集的形式传递给人类,因此,在目前缺少药物评价体系以及药物理论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很难实现科学用药[2]

2 水产养殖中病害发生的原因

2.1 水产养殖的环境状况日益恶化

水产养殖离不开充足的水资源,水资源的环境状况对水产养殖的安全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也随之加剧,给水产养殖行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目前,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的首要原因就是水产养殖环境的恶化[3]

2.2 不合理的养殖方式为病菌的大面积流行提供了条件

在过度追求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一味地增加单位面积内养殖的密度并且养殖基地的条件设施较差,相关的清淤消毒等配套设施不健全,极易诱发病菌的产生以及流行。再加上在水产种苗以及水产产品流通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检验检疫以及发现致病后的隔离,在流通过程中加速了疾病的广泛传播。

2.3 种苗抗病性不高,针对水产养殖的科研投入不够

要想提高水产养殖品种的抗病性,就必须选育高产抗病品种,提高所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在这一方面,相应的投资明显不够,经过长时间、单一品种的饲养使品种的抗病特性逐渐退化,为病害的产生和蔓延提供了环境。

2.4 渔民缺少专业的医师指导,滥用药物防治

    目前在养殖业的生物人才所占比例较低,并且目前从事病害防治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数量较少,水平较低,人员又不稳定,专门的研究人才就更少。在养殖户遇到病害发生时缺少足够的病害防治知识,极容易选择盲目选择药物防治的办法,造成上述的恶性循环。

3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3.1 科学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水资源,在某一地区发展水产养殖业一定要注重生物以及其周围环境的平衡,也就是说,水产养殖的密度、规模要同当地的水资源相适应,过度的发展就会超过水资源的负载能力,造成水域影响恶化,水质污染,导致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失衡,极易诱发病害产生及流行。针对本区域内的水资源状况进行水产养殖业的科学规划是一个地区政府渔政部门工作的重点。

3.2 搞好养殖设施的配套建设

高标准的养殖基础设施能够极大的改善养殖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杜绝病菌的生存和蔓延,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注重对养殖设施的升级改造,尤其是下大力度建设好鱼池、虾池的改造,建立完备的清淤设施,消毒设施等配套设施。

3.3 加强水产养殖的健康管理,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科学化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严格操作病害防治的操作规程,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健全无毒水质系统,选择无毒亲体,引进抗病品种,严格对种苗的检疫,努力打造一条无毒种苗系统。在饲养过程中,选用优质饲料,推广混养套养等新技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建立水产养殖的健康养殖模式。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决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治病,做好防病保健措施[4]

3.4 建立科学的病害防治体系

要想做到病害的控制必须建立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体系,首先注重在病害防疫过程中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加强对水产养殖病害的研究,发现其致病、发病原因,找到最佳的防治方法,在防治过程中,首先建立对病害的监测预报机制,推广病害防治技术,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监测预报,加强适应水产养殖的信息技术交流,使病害防治体系形成网络。

3.5 免疫防治是健康养殖的重要内容、水生动物疾病防治的现实选择和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水生动物疾病防治的经验教训使得人门对抗菌素等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日益重视,认识已从以前关注的靶动物安全过渡到人类食品安全环境安全,消除水产品药物残留隐患的抗病技术研究日益重要,急需水产疫苗的开发应用。疫苗在提高鱼类特异性免疫水平的同时亦能增强机体抗不良应激的能力,且符合环境无污染、水产食品无药残的理念,已成为当今世界水生动物疾病防治界研究与开发的主流产品。
  目前,我国水产疫苗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仍处于零星、局部、小规模和不规范的状态,尚无一种疫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经营。主要实践成果如下

#p#分页标题#e#

1草鱼出血病细胞疫苗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湖北、湖南、四川、浙江、江苏等省市进行应用或区域性试验,免疫保护率高达90%以上,标志着我国最大宗养殖品种草鱼的主要疾病可获得人工免疫预防,加上草鱼烂鳃、赤皮、肠炎“三病”细菌三联疫苗的使用,保护范围得到扩展,使得疫苗更具实用价值。 

2疫苗研发品种多样化,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中初显良好效果。如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疫苗对鲫鱼注射的有效率达90%以上、鳗鲡佐剂苗口服相对成活率约 80%,海水鱼类弧菌双价苗、二联苗、三联苗、基因弱毒苗浸泡接种提高成活率约10%~40%。我国局部地区(如江西省泰和县草鱼疫苗注射防病技术普及达80%以上)少部分疫苗已替代部分高残留化药物用于水产养殖生产疾病防治。

3水产动物免疫研究得到关注,产品研究储备状态良好。近年来,水产动物免疫研究成为热点,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攻关计划以及省部等科技计划的资助,加上分子技术的应用,一些重要养殖对象的疫苗研究有了飞跃式的进展。可以预见,未来3年~5年将有系列疫苗产品逐步实现商品化并在我国水产养殖生产病害防治中发挥重大作用[5]

3.6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水产养殖的水平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水平

    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人来解决,加强对行业内部的人才培养,通过专业人才来指导养殖人员通过先进的养殖技术以及正确的防病治病技术来减少病害的产生以及在病害发生后选择合适的防治手段,避免造成病害的蔓延以及发生次生的危害是非常有必要的。

4 总结

    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需要有专门的人才,努力提高水产养殖技术,建立健全防治网络,选择合适的防治手段。

相关推荐:
加强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必要性相关内容
水产养殖技术:发何防治鲫鱼常见病之孢子虫病的发生 竹鼠养殖技术之疾病防治 黄沙鳖白眼有什么病症状?黄沙鳖白眼如何防治? 猪身体发红是怎么回事?养猪人怎么治疗? 猪眼精发红是怎么回事?猪眼精发红解决方法 黄沙鳖腐皮病是什么症状?黄沙鳖腐皮病防治方法 黄沙鳖水蛭病(蚂蟥病)是什么原因导致?黄沙鳖水蛭病如何防治 黄沙鳖疾病防治之钟形虫病(累枝虫病、吊钟虫病)如何防治 如果黄沙鳖得病了,只要表现出哪些特点呢? 黄沙鳖是如何生病的?黄沙鳖生病的原因有四点
免责声明:
若本网转载信息有误或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网(jiansou123@126.com),本网将及时更改或删除.